最近,《人民的名义》火爆荧屏,每天在校园中,经常听到周围的同时在热论其中的剧情。这部反腐剧,上至80岁老人,下至18岁少年,都非常喜欢,从侧面反映出,在“反腐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今天,“反腐败”这个话题从未离开我们的生活。
这部电视剧为何能获得收视率和口碑的“双丰收”呢?我想,小官大贪、官员外逃、拉帮结派、老虎苍蝇、司法腐败、官商勾结等等紧凑并且距离生活很近的剧情是这部剧成功的关键,牵动着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神经。
“我们有些干部,为了自己的政绩前途,可以不顾一切,对贪腐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即便有了确凿证据,也是就事论事绝不牵连,就是对贪腐是一种纵容”、“以前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做坏事,现在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做好事”等等这些台词看得我触目惊心,相信其他的观众也会有如此感受,尺度之大,超于以往的任何影片。
以前上党课,不是讲党的光荣传统,就是说贪污腐败案例,再不就是按照《党章》上的内容学习,无不带有说教的意味。大道理谁都懂,可是放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就显得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人民的名义》剧中最让我感触的就是汉中省委书记沙瑞金请汉东市检察院前副检察长陈岩石给省委常委们上的一堂党课,剧中陈岩石说的那句:“那个时候的战士一个个都想争当党员,目的就是党员有权利,党员的权利就是上前线能扛炸药包,把鬼子都炸死”,还说“有一个战士只有一天的党龄,比起他来,我能活到今天,是多么的幸福”每当看到类似的情景,我的眼泪都会情不至禁的流出来,它们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灵。此外,还有很多情节也在深深的影响和教育着我,使我的内心充满力量。
以检察官侯亮平为代表的正义之师,毫不妥协地与腐败分子作斗争,彰显了正义力量。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力量的源泉,党员干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群众,那么以人民的名义办事的党员干部就应该做“正事”,然而少数腐败分子打着人民的幌子却在做“歪事”,最终让群众失望,也导致了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党员干部以人民的名义行正义,要做到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民本为怀不懈怠、坚守廉洁底线不放松。正如剧中的革命老同志陈岩石说:“做人,就不能愧对天理良心,作为共产党人就不能背叛自己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要始终抓住“永不背叛灵魂”这条主线,不叛离当初入党的铮铮誓言,不愧对国家的培养和信任,不辜负人民的热切期望,才能将腐败拒之门外。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坚守廉洁底线不放松就是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只有廉洁自律严于律己才能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在物欲横流、诱惑众多的环境下,人民教师只有修身洁行,保持廉耻之心,坚守作为一名教师的道德底线,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省自身之过,才能全心全意的为学生着想,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基层贪腐以及执法不公等问题,要认真纠正和严肃查处,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群众更多感受到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果。”这说明反腐不只是“打虎”,同时也在“拍蝇”。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反腐是我党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节点。公生明,廉生威,只有让民众清晰地感受到国家对腐败的零容忍,对于腐败是言必行行必果,人民群众的正义才能得到切实的伸张,政府的公信力才会提升,幸福感才会与日俱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除了强化对广大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更是要惩治和预防“苍蝇式”的腐败。
看了《人民的名义》就像接受了一下党课的洗礼,如果每名党员干部都能经常对照党章党规规范自身行为,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并使之常态化制度化,必将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以‘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就必须服务于人民”,让我们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实践在每天的教学、教研和育人过程中!